理工类课程“课程思政”协同共创虚拟教研室第三次交流研讨会召开

作者:  来源:教师发展中心  发布日期:2022-07-15

7月6日上午,我校首批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获批项目之一“理工类课程‘课程思政’协同共创虚拟教研室”第三次交流研讨会在线上举行。虚拟教研室负责人、数理学院院长邵晓红,以及教研室成员化工学院张婷婷,材料学院于运花、刘莲英,机电学院于源,信息学院卢罡,数理学院江新华、冯志芳、房慧敏、何惠梅、袁子刚,化学学院谭嘉靖参加会议,教师发展中心作为会议组织方参与了会议组织。会议由江新华主持。

于运花、张婷婷、谭嘉靖分别以“课程思政与理工类高校教师人文素养的提升”“红蓝绿三条思政线贯穿环境工程监测课程教学的探索与实践”“化育人心,学问思辨”为题,结合各自的教学实践和思考,分享了对“课程思政”的理解和认识,以及在教学过程中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的具体方法和案例。于运花分析了高校教师人文素养的提升对“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意义,阐述了教育与人文素养之间的关系和教师人文素养体现的四个方面,重点分享了如何通过读书提升高校教师的人文素养。于运花认为,教师是提升“课程思政”效果的关键,高校教师只有具备相当的人文素养,才能将人文和科学在教学中相互渗透,对学生产生深刻和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使得“课程思政”取得更好的效果。张婷婷在教学过程中,践行“学生中心,产出导向”理念,将“生态文明理念”“科学思维”“责任担当”作为“红绿蓝”三条思政线贯穿在教学过程中,寓教于乐,让学生在收获知识,增长科研能力的同时提升自身的思想认识水平。谭嘉靖在课程体系建设中,借助专业特色,依靠基层党支部和教学团队力量,开展基于杂环与药物化学特点的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把思政案例和教学内容相结合,深入挖掘思政元素,提升课程思政元素的针对性和成效。

在讨论环节,江新华基于文献研究阐述了自己对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之间关系的理解、困惑和思考,虚拟教研室其他成员就交流分享的内容进行了探讨。最后,虚拟教研室负责人邵晓红做总结。邵晓红肯定了本次活动的成效,部署了下一阶段的工作。虚拟教研室将在内部交流讨论的基础上,提炼教研成果,拓展教研室活动边界,充分发挥虚拟教研室协作、共享、跨界和创新功能,扩大虚拟教研室的影响力和辐射力。

为了促进资源共享,理工类课程“课程思政”协同共创虚拟教研室线上资源库已经上线,感兴趣的老师可以登录“北化在线教育综合平台”,点击“资源中心”后,在“专题库”中找到“虚拟教研室”查看有关材料。今后,本虚拟教研室将继续充分利用线上和线下教研模式,加强教学研究,提升教师教书育人能力。